社区活动 技术论坛 关于复合位置度的标注问题.
关于复合位置度的标注问题.
2004-10-15 16:10 291 0 35
Canadian User:你好! 现有一问题向你请教,在国外,很多图纸都喜欢用复合位置度来标识特征。如果我有一零件,图纸上标注的复合位置度是1第1项位置度是0.53 基准是A、B、C。A是一个平面,B、C分别是两个定位销。第2项位置度是0.127 基准是A。在PC-DMIS中,第2项位置度该怎么处理?用垂直度来代替行不行?
我要回复

登陆后才能评论

登录
所有回贴(35)
非常高兴我们能将问题讨论的更加深入了,其受益者将是广大的测量机用户。 关于你说到的白圈中心是“浮动”的,这是非常正确的。之所以说它是浮动的,正象我在前面所说的,下框位置度理想要素的位置,是要通过原点的平移和坐标系的旋转才能获得的。这个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由主基准和相互间的理论正确尺寸来确定。当以该理想要素定位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被测实际要素均应在其直径为Φt的包容区内,否则,就视为超差了。上图中间的那一个孔的轴心,无论经过怎样的原点平移和坐标系的旋转都进入不到下框给出的位置度公差带内,所以,尽管孔的轴线垂直度是零,复合位置度也是不合格的。
2004-10-26 19:51
回复
取消
提交
我还是无法知道你的白圈的中心的"理论正确尺寸"是从哪里来的.举例来讲,如果图纸上孔心离B为150,离C为60,那么第一标注的两个理论正确尺寸就是150和60.你的下框的"理论正确尺寸"(白圈的中心)是多少?
2004-10-27 02:34
回复
取消
提交
2004-10-27 07:19
回复
取消
提交
STAR:看到你和Canadian User的讨论,我觉得我们在各个标注中都有各自的见解。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关于复合位置度下框的理解,我同意Canadian User的看法。在上框的位置度公差带中,下框的位置度是可以任意“浮动”的,但不能“浮动”到上框公差带外去。其实下框的位置度就可以看成是一条轴线对一个面的垂直度,公差带是Ф。
2004-10-27 09:08
回复
取消
提交
2004-10-27 10:53
回复
取消
提交
2004-10-27 21:45
回复
取消
提交
非常感谢STAR提供的图示,我没有任何异议因为这和ASME Y14.5M 1994完全一致.正如我上贴所说,对于HOLE PATTERN (孔群)我们所讨论的下框包含了位置度和垂直度,而对于单个孔而言(由于不同其它任何孔有关连)就只有垂直度可言了. 希望各位能从中受益,并且积极提供每月话题.
2004-10-27 22:58
回复
取消
提交
2004-10-28 07:17
回复
取消
提交
我可以解释一下这样讲的原由.现在我们的讨论都限于图纸,而在北美的汽车行业中很多时候你拿到的是一个CAD FILE和几页GD&T SHEET,没有任何基准尺寸.如果一个工件上除B和C外只有一个孔,你同样会看到这样的标注.这种情形下第二标注所限制的就是这个"单个孔"对基准A的垂直度,因为位置度已由第一标注完成.
2004-10-28 08:11
回复
取消
提交
形位公差我研究的是标准,我的依据仍然是标准,而且我更注重中国国家标准的研究。鉴于你讲到的是北美的一些汽车行业中的习惯标注,我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了解。了解了这种定义上的差异,也就更加认识到向国际标准靠拢的重要性。通过几天的讨论,我也收获不小,知到在标准之外还有非国家标准的习惯标准。本话题到此可以算一个段落了。谢谢!
2004-10-28 22:09
回复
取消
提交
在线咨询
关注我们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电话咨询
400-6580-400

热线电话(工作时间8:30-17:30)

关注我们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