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 技术论坛 测量机的实际精度〉〉测量机的标称精度
测量机的实际精度〉〉测量机的标称精度
2006-05-08 12:14 144 0 17
现在讨论测量机精度,以0.6um,1.0um,2.0um,3.0um来计,好像测量0.02左右的形位公差完全没有问题,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之所以标称如:E=2.0+L/300,P=2.0,完全是以测量块规、球规来度量的。而实际测量零件比块规、球规复杂得多。 首先,就测头而言,验收时,一次测量结果都是使用一个测头位置进行测量。而实际使用中,一个测头位置对于复杂零件而言,是完全不可能的。普通箱体类零件一般测头位置在4个以上。从而引入测头旋转(更换)误差。该误差一般足以超过2um。(可以做以下试验:两侧测量一个环规、测试是否同心/同轴,若有测头加长杆的话,该误差更大。我曾做过该实验,测量同一个环规,两侧测量,从测头旋转中心到测针距离为150mm,同轴度为10um左右(理论应该为0um))。 其次,验收时,一般测针长度选择10mm或20mm。而实际测量中,20mm的测针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深孔,长度可能超过100mm或200mm。大家知道,一些测头的不确定度,与测针的长度成正比的。若测针加长杆超过100mm,其精度会如何?有测量机的人员可以测量环规测量圆度作试验(点数最好超过30) 第三,块规和球规基本是线性工件,其长度/半径基本与温度成线性变化。而实际零件呢?可能是千变万化的。如半圆,当温度变化2度时,其形状将如何变化,圆还是椭圆,中心位置会不会发生偏移? 这就是为什么当前一些世界先进企业开始引入Gage R&R测试的原因。以实际零件测量结果,测试该测量仪器测量该工件精度是否合适。只有该测量设备对该零件的Gage R&R值足够小,才能跟踪加工过程的零件品质的变化。 [attachimg]gyfq@200405662037.jpg[/attachimg]
我要回复

登陆后才能评论

登录
所有回贴(17)
讲的太有道理了,谢谢版主
2006-05-14 16:50
回复
取消
提交
请发E-mail:munaifeng@chinabnsmc.com 或打电话:0532-88702188-235,有专人为你答疑。
2006-05-12 15:46
回复
取消
提交
哦,原来SUN是海克斯康的老师呀,太高兴认识你了。 我想问个问题,一直没有人回答我,我Datapage软件怎么运用呀,书上了也没有具体的做法,怎么去建一个新的文件呢,为什么我建好以后里面没有自己动生成那12个文件呢,错在哪里呢,请给予指教!Many thanks!
2006-05-12 13:23
回复
取消
提交
楼上的意见非常有道理。 经过仔细考虑,我感觉ISO 10360和MSA中的R&R分析,是两回事。它们各方面都是不同的。 1。目的不同。 ISO标准是规范产品标准和技术指标。主要是针对器具--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是否满足需要或合同要求。 R&R分析是包括测量机在内的所有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实际测量的实践过程,主要针对过程。测量零件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2。方法不同。 ISO标准要使用经溯源的标准器,量块、标准球,按照规定环境和方法。 R&R分析必须使用实际零件、实际操作人员、实际的环境、工艺要求的方法等。 3。范围不同。 ISO10360只针对坐标测量机。 R&R分析是对所有的测量过程和各种计量器具。 4。测试结果的意义不同。 按照ISO10360检测测量机的结果,反映测量机的示值精度。 R&R分析是把测量零件的数据经统计计算后,结果反映过程的测量能力。 。。。。。。。。。。 所以,我认为以上两种测试是不同的,不要混淆。
2006-05-12 11:11
回复
取消
提交
“测量不确定度还包括被测件表面情况、形状误差、环境温度、测量人员、多次测量重复性、测量方法、使用测针长度、角度等等因素相关”--引用 我个人的看法是,大家要搞清楚的是,三坐标并不是万能,无论什么东西,什么样的好产品都有它的不足之处,包括我们人类,不要太苛求,“精华”是要不断的积累才能成就的。另外如上所说和三坐标的本身精度好象不相干吧,这些都是客观环境或认为造成的不能归咎为是三坐标的过错,我想在剃出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之后测试的才能算是cmm本身的精度所在,至于在使用过程中的精度保证就要看使用者提供的环境或操作人的技术水平了,是否有能力来保证维持cmm本身的测量精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2 11:31:23编辑过]
2006-05-12 07:43
回复
取消
提交
好文章,长见识.
2006-05-11 22:23
回复
取消
提交
坐标机厂家给出的测量误差和实际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根本就是两码事,实际测量中可能出误差大小的概率是用(扩展)测量不确定度来表征的,按照ISO-10360标准测出的坐标机实际测量误差只是在评定不确定度时的一个B类分量而已,测量不确定度还包括被测件表面情况、形状误差、环境温度、测量人员、多次测量重复性、测量方法、使用测针长度、角度等等因素相关,并需用特定方法计算,计算出的不确定度往往要比厂家给出的测量误差要大较多。
2006-05-11 20:38
回复
取消
提交
非常感谢楼主和海克斯康的孙老师!很久没有看到关于测量这么专业的讨论了。希望类似的讨论能够多一点(不一定讨论三坐标如何测量,与测量有关的专业知识都可以)
2006-05-11 11:15
回复
取消
提交
请问那位知道TIP1BY1MM的测头多少钱一件啊
2006-05-09 23:14
回复
取消
提交
测量机的校准规范其实只是一个面向一般测量能力的标准,它所要求的精度只是相对与能够溯源到国家标准的这样一个过程,所面向的对象单一,而且目前国家标准中也只有单一的使用量块来传递量值,而对于测量机在测量中所面对的各种对象,无法提供更为具体和准确的传递标准和方法。所以我认为楼上讨论的这两种方法中,R&R更贴近测量机实际的使用情况,提出的精度指标也适合面向对象的这样一个概念。而ISO的标准只是测量机验收中遵循的规范,实际的参考价值不是太大。
2006-05-09 21:17
回复
取消
提交
在线咨询
关注我们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电话咨询
400-6580-400

热线电话(工作时间8:30-17:30)

关注我们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