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讨论测量机精度,以0.6um,1.0um,2.0um,3.0um来计,好像测量0.02左右的形位公差完全没有问题,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之所以标称如:E=2.0+L/300,P=2.0,完全是以测量块规、球规来度量的。而实际测量零件比块规、球规复杂得多。
首先,就测头而言,验收时,一次测量结果都是使用一个测头位置进行测量。而实际使用中,一个测头位置对于复杂零件而言,是完全不可能的。普通箱体类零件一般测头位置在4个以上。从而引入测头旋转(更换)误差。该误差一般足以超过2um。(可以做以下试验:两侧测量一个环规、测试是否同心/同轴,若有测头加长杆的话,该误差更大。我曾做过该实验,测量同一个环规,两侧测量,从测头旋转中心到测针距离为150mm,同轴度为10um左右(理论应该为0um))。
其次,验收时,一般测针长度选择10mm或20mm。而实际测量中,20mm的测针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深孔,长度可能超过100mm或200mm。大家知道,一些测头的不确定度,与测针的长度成正比的。若测针加长杆超过100mm,其精度会如何?有测量机的人员可以测量环规测量圆度作试验(点数最好超过30)
第三,块规和球规基本是线性工件,其长度/半径基本与温度成线性变化。而实际零件呢?可能是千变万化的。如半圆,当温度变化2度时,其形状将如何变化,圆还是椭圆,中心位置会不会发生偏移?
这就是为什么当前一些世界先进企业开始引入Gage R&R测试的原因。以实际零件测量结果,测试该测量仪器测量该工件精度是否合适。只有该测量设备对该零件的Gage R&R值足够小,才能跟踪加工过程的零件品质的变化。
[attachimg]gyfq@200405662037.jpg[/attach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