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 技术论坛 九月话题 ---- 定位找正 (ALIGNMENT)
九月话题 ---- 定位找正 (ALIGNMENT)
2004-09-01 00:02 120 0 17
TOM (Topic Of Month) 开张了!!! 九月话题 ---- 定位找正 (ALIGNMENT) 用CMM编程对工件进行检测,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对工件正确并准确地定位找正, 正确是指找对所需的基准元素(DATUM), 准确是指在软件中用对这些元素从而获得一个完全的ALIGNMENT. 围绕这个话题, 希望大家思考和讨论以下这些问题: 1, 定位找正是否应100%按照图纸? 如何处理一些不合理甚至不正确的图纸? 2, 用哪一个方法更好,是迭代法(ITERATIVE ALIGNMENT)还是常规的3-2-1加CAD EAQUAL PART? 3, 定位找正完成后如何去证明是准确的? 围绕定位找正实在是有几十个问题可以讨论,以上问题是按照 CONCEPT->METHOD->VERIFICATION 来抛砖引玉, 望各位大侠热烈讨论 (最好有理有据) …
我要回复

登陆后才能评论

登录
所有回贴(17)
TOM (Topic Of Month) 开张了!!! 九月话题 ---- 定位找正 (ALIGNMENT) 用CMM编程对工件进行检测,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对工件正确并准确地定位找正, 正确是指找对所需的基准元素(DATUM), 准确是指在软件中用对这些元素从而获得一个完全的ALIGNMENT. 围绕这个话题, 希望大家思考和讨论以下这些问题: 1, 定位找正是否应100%按照图纸? 如何处理一些不合理甚至不正确的图纸? 2, 用哪一个方法更好,是迭代法(ITERATIVE ALIGNMENT)还是常规的3-2-1加CAD EAQUAL PART? 3, 定位找正完成后如何去证明是准确的? 围绕定位找正实在是有几十个问题可以讨论,以上问题是按照 CONCEPT->METHOD->VERIFICATION 来抛砖引玉, 望各位大侠热烈讨论 (最好有理有据) …
2004-09-01 00:02
回复
取消
提交
首先感谢前哨和斑竹的热心,对我们的测量技术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非常感谢. 对斑竹提出的问题我很高兴坐了回沙发哦~~! 1.对于测量而言,我认为对定位找正不一定要100%按照图纸,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某些加工后的尺寸与图纸上的定位没有关联的情况下,我一般也就使用加工后的元素来做基准,当然这要和工艺人员协商后来确定.对那些加工后与基准有关联的尺寸,毫无疑问的要严格按图纸来检定.遇到不合理和不正确的图纸,我认为计量人员不要私自处理,应该立即通知工艺人员,由工艺人员来进行处理. 2.由于在工作中从来没有使用过CAD模型,只有使用3-2-1,所以对此问题不能作一个准确的判断. 3.定位完成后,我一般会将基准求出,看做出的尺寸是否和图纸上的要求一致,虽然比较简单,但在实际的使用中非常的有效. 身似白云常自在, 心如流水任西东。
2004-09-02 12:12
回复
取消
提交
非常感谢版主提出这个在测量中关键重要的主题: 定位找正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测量过程(包含路径点定位,尺寸评价等)的正确与否!可以说确定一个好的定位找正,是测量过程正确顺利的前提. 理论上,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100%按照图纸上基准进行定位找正,但由于各种原因最主要的是设计不合理造成若按图纸基准进行定位找正无法实现或此用图面基准定位找正对后继路径点定位,尺寸评价不稳定等情形发生时,我们就应考虑另择定位基准,重新选择测量定位基准时,应尽量考量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装配基准的统一性,当没法统一时,则要进行分步选择基准,尽量不要选择容易变形或加工后变量较大的位置做基准,如类似sheetmetal设计基准有时用边定位基准,但因栽剪,折弯,边缘处很容易发生变形,此时要编写程序时,就应选择稳定的元素诸如冲孔,定位柱等建立起测量的路径基准,尺寸输出时再将基准平移到图面基准上,这样才不会出现因基准变形下一工件路径无法顺利运行的情况发生! 至于采用迭代法还是321定位,主要看测量对象的特点,当对象比较规则即对象上能明显分出点,线,面,孔柱时适采用321定位找正,若测量对像是不规则,其上不能划分常用几何元素,存在许多曲面部分测量,为了准确可靠,则需采用迭代法. 验证定位找正的正确性,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标准进行衡量:一是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与重复性,二是测量过程的简洁性与稳定性.一个好的定位找正基准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指標. 总之,定位找正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的正确性选择取决于测量人员对产品的认知程度,所以,一个优秀的测量技术人员要选择一个好的定位找正元素,除了具备最基本的计量知识,会用计量软件外,还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cad设计知识与技术,要了解设讲师对测量的产品设讲的思路,方法,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技术含特点,缺陷,模具技术,工装技术,甚至材料知识,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沟通能力与技巧. 以上仅属个人见解,不对之处,敬请各网友指正,谢谢! Edited by - 80929 on 2004/09/02 13:08:38
2004-09-02 13:04
回复
取消
提交
我个人认为,定位找正不一定是100%按照图纸的要求。我们在检测时,很多的时候是与产品图纸设计人员、工艺编制人员、现场机床操作人员等,共同的交谈和研究来确定如何找正,该利用那些元素。
2004-09-03 06:55
回复
取消
提交
我认为找正的顺序是:首先按装配基准;其次为设计基准;再次为工艺基准;最后为加工基准.对于一些非标的零件,在基准面过小或是毛坯基准的情况下,此时的测量一般用最佳拟合的方法建立基准.
2004-09-03 12:38
回复
取消
提交
测头校验、零件找正、元素测量是三维测量的基本功或三要素。这其中有许多应用技巧和系统中的“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鉴于主题要求,我想借此先谈一点不成文的小段——零件找正,确切地说,是零件数学找正。 每一个从事专业检测的人员,在进行零件数学找正时都有一个准则,这就是尽可能做到设计基准、加工(工艺,装配)基准以及检测基准的统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都能满足上述要求,为此,我们通常来采取另选一个新的元素来建立基准。其中除了要选择较长的线级元素,较大的面级元素外,在中间加工工序的检测中应选用工艺基准,而在最终检测中则应选用装配基准。 但在基准元素的选择上是有讲究的,因为选择不好即影响找正精度又影响检测质量。所谓“找正精度”是指它必须具有良好的可复现性,便于追索,而“检测质量”则表明所检测的结果要准确,在发生技术争议时能经得起最终裁决。由于我们掌握了这个原则,几次与外商发生技术争议时均以我方获胜而告终。至此,我们已完成了5万多个工件的测量且无一错漏检,确保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万无一失。篇幅所限,停笔。不一定妥当,谢谢!
2004-09-03 12:44
回复
取消
提交
如同“迭代法”一样,“3-2-1法(即面,线,点法)”已成为PC-DMIS为测量机用户提供的一个常规建立坐标系的标准模式。既然如此,每当进行一个新工件的检测时,操作人员头脑中首先想到的当然是“3-2-1法”找正了。我认为用户的这种思路并不错,何况“3-2-1法”本身也没错。然而,该方式代表的仅仅是多种建立零件坐标系的其中一种,还有更多的工件根本就与“3-2-1法”不沾边,以前曾不只一人问我,一个工件找不到建轴平面怎么办?如今又有人询问轴类工件怎么建坐标系,等等。开始我听到用户提出这些问题时还感到非常惊讶,如今我经与多家用户的交流和培训教材的查阅,终于发现了根源所在,这就是“3-2-1法”找正误导了一些用户,特别是新用户,他们只知其一,并不知道可用于零件数学找正的元素组合还有很多。诸如,圆柱/直线,圆柱/平面,圆锥/直线,圆锥/平面以及平面/圆柱,平面/圆锥,平面/平面等等。由此可见,用“3-2-1法”作为常规建立零件坐标系的标准模式,细琢磨起来确实还真有些不妥。而真正能与“迭代法”相齐并论的应该是“标准元素法”,“3-2-1法”当然也包括其中了。借此,向各位培训老师提一点建议,为了避免新用户的错误领会,在讲“3-2-1法”时,一定要将除此以外的其它找正示例也同时作一介绍,用户能全面理解了,用什么名称作为常规建立零件坐标系的标准模式也就没那么重要了。仅代表个人看法,请批评指正。谢谢!
2004-09-03 21:14
回复
取消
提交
各位好! 在测量中,如何准确地建立零件坐标系是测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个人认为,在初步定位找正时是应该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主要是确定被测特征与基准元素之间的关系。这里说的被测特征一定是精确定位找正时需要的元素,一般是装配基准、工艺基准等。 在遇到一些不合理的图纸时,我们一般会考虑零件特征对部件和整机的功能和影响。根据要求来调整基准元素。
2004-09-03 21:30
回复
取消
提交
一般来说,用三坐标测量机检查零件也要分是工序检查还是成品检查。 对于工序检查来说,工艺在生产工艺卡片上是规定了加工基准的,这也就是测量人员要用的测量基准,必须100%按工艺要求进行测量。比如我们单位,95%以上的测量工作都是工序检查。我想其它单位也大概如此。 对于成品检查来说,该零件已经全部加工好了,那就应该按照图纸设计基准来检查。偶尔会碰到不能完全按照设计基准来检查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找设计协调,确定新的可行的测量基准。
2004-09-05 07:21
回复
取消
提交
我们的情况跟楼上的差不多,基本上也是这样做的。
2004-09-05 19:36
回复
取消
提交
在线咨询
关注我们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电话咨询
400-6580-400

热线电话(工作时间8:30-17:30)

关注我们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