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 技术论坛 第二期PC-DMIS大讨论——形位公差 答案见帖子80-83
第二期PC-DMIS大讨论——形位公差 答案见帖子80-83
2010-03-05 16:21 392 0 126
[font=宋体][size=16p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t][attachimg]807[/attachimg][/size][/font] [attachimg]808[/attachimg] [font=宋体][size=16p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t]以上二个零件图的单位都是毫米,只需要测量编了数字的尺寸,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测量设备不一定要有。主要考大家对各种形位特征测量的理解。 图1:A基准是38mm,B基准是86mm.[/size][/font][size=16pt][/size] [font=宋体][size=16pt]要求:[/size][/font][size=16pt][/size] [font=宋体][size=16pt]([/size][/font][size=16pt][font=Calibri]1[/font][/size][font=宋体][size=16pt])测量时的注意事项;[/size][/font][size=16pt][/size] [font=宋体][size=16pt]([/size][/font][size=16pt][font=Calibri]2[/font][/size][font=宋体][size=16pt])能进行批量测量(一次完成一个零件图中所有要求尺寸测量);[/size][/font][size=16pt][/size] [font=宋体][size=16pt]([/size][/font][size=16pt][font=Calibri]3[/font][/size][font=宋体][size=16pt])测量的步骤;[/size][/font][size=16pt][/size] [font=宋体][size=16pt]([/size][/font][size=16pt][font=Calibri]4[/font][/size][font=宋体][size=16pt])需要用到的测头、角度;[/size][/font][size=16pt][/size] [font=宋体][size=16pt]([/size][/font][size=16pt][font=Calibri]5[/font][/size][font=宋体][size=16pt])怎样计算[/size][/font][size=16pt][font=Calibri]. 本期的奖品是《2009年技术论文集》一本。[/font][/size]
我要回复

登陆后才能评论

登录
所有回贴(126)
虎钳架也不会弄伤的。要是纯度高,可以加胶垫。变形就更不会啦。当然注意力度,只要工件不动就成了。别像加工时候紧虎钳那样大的力就成。 18楼的AB连线做一轴应该不大合适。B基准在图中只是标注基准和尺寸,并没看到其他相关的要求。 从只从图纸上的形位公差来看,粗坐标用CA,CB都成的。只要用D和∮9.45的孔定角向就成,反正后面的评价都都有自己的基准。几个可以是互不相干的。 假如知道咋装配可能好想点。 之所以用∮2.0MM40MM的测针,就是看到有个∮2.36的小孔。40MM长的针可以使用的长度有34M,也基本够用了。当然用星型针也成。只是公差 小啦点,手动踩点的话有点旋。
2010-03-09 13:09
回复
取消
提交
yj407说的对,我想了一下,我那种方法结果是零,已经在原来的提议上改过来了,谢谢,多多指教:) 要是A和B孔长一些就好了
2010-03-09 15:13
回复
取消
提交
我说说图一: 一、注意事项: 1、样件属于薄壁件,容易变形,所以固定力不能过大。 2、为了避免测针杆与样件壁碰撞,摆放尽量与机床坐标系重合。 3、自动采集特征时注意避开压板。 4、半圆测量注意起始和结束角度 二、卡具及测头 1、V型支架;2、压板; 3、TP20+TIP6BY50MM (T1A90B90、 T2A90B-90) 三、样件摆放 按照图一的主视图状态放于V型架上,压板压在偏心内圆的下边。(即Φ15圆处于A-B 基准的正Z位置)A-B轴线与机床坐标系的X轴重合,A在正B负。 四、测量步骤 1、粗建坐标系:手动(粗建坐标系不要求符合图纸,力求简便快捷。) (1)、调用测头T1A90B-90,选择工作平面X+。 如图一采集面1(基准A的右侧平面)、圆1(基准A)、圆2(直径15mm圆). (2)、面1 X+找正 圆1、圆2 Z+绕X+旋转 面1 X原点 圆1 Y、Z原点 (3)、DCC 2、精建坐标系 (1)、自动采集特征--圆。基准A上采---圆3、圆4;Φ15采圆5。 调用测头T2A90B90在 基准B上采—-圆6、圆7。 (2)、 4#尺寸所描述的面采---面2 (3)、拟合圆7、圆6、圆4、圆3---构造直线1 (4)、直线1刺穿平面2---构造点1 (5)线1 X+找正 圆3、圆5 Z+绕X+旋转 圆3 Y、Z原点 点1 X原点 3、在偏心圆上采集 圆柱1(或2到3个截面圆)。 在Φ15圆上采集 圆柱2(或采集3个截面圆)。 4、评价: 1#尺寸---直接评价圆3、圆4的直径。 2#尺寸---先构造圆柱3(最佳拟合圆3、圆4)。获得基准A。 构造圆柱4(最佳拟合圆6、圆7)。 插入---尺寸---同轴度(圆柱4对圆柱3) 3#尺寸---工作平面Y+ 插入---尺寸---平行度(圆柱2对直线1), 4#尺寸---插入---尺寸---垂直度(面2对直线1), 5#尺寸---插入---尺寸---距离(圆柱1---直线1),F10钩选上“最大、最小” 6#尺寸---插入---尺寸---平行度(圆柱1对直线1)。
2010-03-10 15:11
回复
取消
提交
:D 充分的理解形位公差的定义,在实践中逐步的摸索正确的检测方法。
2010-03-10 19:44
回复
取消
提交
23楼的这位朋友你好,不明白为什么精建坐标要测量2个圆,而且后面还要用圆构造一个圆柱。 我的方法是: 测量圆柱A,圆柱B,测量平面,简单起见,平面就选45.2外面的平面。 然后面分别交圆柱2个点,连成直线1。 圆柱A,确定空间Z轴, 直线1,确定X轴。 原点就在圆柱A与面的交点上。 剩下的很简单,设定坐标值,走自动就可以了。
2010-03-10 20:57
回复
取消
提交
就第一个图而言,版主要求测量的尺寸都能在一个面上一次测量完毕。完全可以将工件大孔朝上,底下可以用两个等高的垫块让开凸台部分即可。可以用双面胶固定在底面上,也可以在上表面上压板。这样只需一个A0B0的测头角度便能一次测完。应该知道,用一个A0B0的角度是测量精度最好的,且最方便的。 另外,2#尺寸为B基准相对于A基准的同轴度,我也不赞成这个尺寸用共公基准去评价。这不符合开位公差的定义。
2010-03-10 21:06
回复
取消
提交
能知道这图纸的来历吗?因为这图的GD&T标注极不规范,作为题目,希望能尽可能地规范,请参考相关国标。
2010-03-10 22:38
回复
取消
提交
我测圆的目的是为了输出直径时,可以清楚的知道,不同截面位置直径的变化。 如果直径测量圆柱,在评价直径时,只知道最大和最小,而不知道最大直径处在什么位置, 还有YJ407说的很好,我同意你的方法。
2010-03-11 08:52
回复
取消
提交
楼上的lady yin你好。 确实想要知道的,多测些截面,这是少不了的,即便是测圆也是一样少不了的,然后再把图示打开呀。
2010-03-11 21:12
回复
取消
提交
[quote] 原帖由 [b]yj407[/b] 于 2010-3-10 21:06:00 发表 就第一个图而言,版主要求测量的尺寸都能在一个面上一次测量完毕。完全可以将工件大孔朝上,底下可以用两个等高的垫块让开凸台部分即可。可以用双面胶固定在底面上,也可以在上表面上压板。这样只需一个A0B0的测头角度便能一次测完。应该知道,用一个A0B0的角度是测量精度最好的,且最方便的。 思路不错。
2010-03-14 17:07
回复
取消
提交
在线咨询
关注我们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电话咨询
400-6580-400

热线电话(工作时间8:30-17:30)

关注我们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