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CMM和你们可能不是同个牌子,但我想原理应该一样。以下是个人一点见解:
1.首先 CMM的坐标体系是三维,也就是说只要三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方向),就可以决定任何方向,我用的三次元是三个方向上的向量定义是i,j,k。i代表X正方向,j代表Y方向正方向,k代表Z方向的正方向。现在i,j,k是三个方向上分向量,而探针回退方向就是这三个值的和向量值为1(意思就是带方向的向量1,该和向量只能确定方向,不能确定大小)。而回退的距离是可以在探针属性里面设置的,我记得好像是一共5个值设置:接近距离、回弹距离、搜索距离、深度、逃离距离(逃离距离有个逃离参考面设置),这五个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只有自己慢慢摸索才能了解其功能及应用。
2.关于补偿问题,我的CMM是开始要用25mm高精度的校正球校正所有定义的探针,如果步骤一样(和校正球大小无关),以下可以供你参考:在校正的时候探针是红宝石下半部去碰校正球(当然这里有点误差,除了红宝石的最下方一点和红宝石边缘四点,其它地方机器默认都是理想绝对球,但实际不是,这就有点误差存在在你的测量数据里面) 在你测量数据时个人认为最好拿红宝石下半部去碰实体。 在你校正的时候,红宝石的各个方位的补偿值已经固定,可以用类似分向量法求出具体角度反弹XYZ补偿值。 另测量时反弹方向理论是要垂直于你所测点所在的面或理想面。 因为补偿值是按反弹方向上的的反向延长线和红宝石交点补偿,不是按你所接触实物时的红宝石接触点。
3.手动,自动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问,这东西不可说的太绝对。在手动后根据手动值再自动,然后再根据自动值修改特征参数再自动更准确。但个人感觉没什么必要,因为就算军工企业也没必要达到这样的精度。
CMM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方向I,J,K的理解及探针参数的设定,以及程序运行时程序及自动模式的区别,其它就是懂得看图纸就可以了。
已经很多年没用过这东西了,现在闲的无聊才来打发时间的。
看了这个论坛这么久,这个CMM还带高级语言编程的?我下面工模部有个这个牌子的CMM,还要人手动拿着测头去碰被测件,不太方便。
如果用软件就着模型离线编程,那对编程人员要求有点高,也不太准确,毕竟你做出来的东西和模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就模型编程的参数都是标准理想值。就说程序自动采集圆来说,就是依据程序给定的圆心坐标及相关半径或直径来采集的,圆心坐标在根据模型编程时是理想值,而实际并非那个值。
如方便,不知哪位同仁有相关的这个软件安装包下载,下个下来玩玩,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