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 技术论坛 请教测球补偿的问题
请教测球补偿的问题
2009-06-25 23:10 49 0 12
[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PC-DMIS[/font][font=宋体]的软件中,软件将自动沿着测头接触点的回退方向加上一个测球半径值作为测量值,那么,在关节臂测量机中,测头的回退方向是怎么定义的?回退的距离又是怎么定义的(在软件中默认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2.54[/font][font=宋体])[/font] [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在采点开始后,测量软件将在沿着测针接触工件的方向上对测球进行半径补偿,但被补偿点并非真正的接触点,而是测头沿着测针接触工件方向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这样就造成了补偿误差,产生误差的大小与测球半径及该工件被测面与笛卡尔坐标轴的夹角有关,在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点元素时,测量软件在自动补偿测球半径过程中会出现测球半径补偿误差,通过运用参考坐标系找正工件或用[/font][font=Times New Roman]CNC[/font][font=宋体]模式进行测量。使测头沿着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移动采集点的坐标可以尽量减小测球半径补偿误差,正确进行测球半径补偿,提高测量精度。[/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那么在有数模的情况下,利用车身的钣金件数模来检测车身焊接夹具定位面的时候,将仅点模式和在[/size][/font][size=10.5pt]CAD[/size][font=宋体][size=10.5pt]上查找理论值都打开,测头是[/size][/font][size=10.5pt]6mm[/size][font=宋体][size=10.5pt]的,当夹具的定位面与理论的面(也就是查找理论值的面)相差一个测头半径的时候(也就是[/size][/font][size=10.5pt]3mm[/size][font=宋体][size=10.5pt]),测球的半径补偿方向就向相反的方向补偿一个测球半径值,很明显,这个是不正确的,经初步分析,在[/size][/font][size=10.5pt]F5[/size][font=宋体][size=10.5pt]的设置里面有这样的两个设置“标称值查找公差,[/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默认设置是[/size][/font][size=10.5pt]6[/size][font=宋体][size=10.5pt],任何顺序执行的公差,默认的数值是[/size][/font][size=10.5pt]6[/size][font=宋体][size=10.5pt],”因为测球在采点的瞬间纪录的是球心的数值,采点后测球将补偿一个测球半径后作为测量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去自动查找对应位置的标称值,当实际的位置和理论的位置超过测球半径的时候,就出现数据补偿紊乱现象,那么遇见这种情况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呢?修改标称值查找公差或者任何顺序执行的公差可以解决吗?(在这里不讨论用针尖测头测量)[/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3.手动测量点和自动矢量点在实际的应用中,对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吗?有什么影响,用两种方法测量同一个元素应该是一致的才对.[/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以上的叙述仅对关节臂测量机有效.[/size][/font]
我要回复

登陆后才能评论

登录
所有回贴(12)
[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PC-DMIS[/font][font=宋体]的软件中,软件将自动沿着测头接触点的回退方向加上一个测球半径值作为测量值,那么,在关节臂测量机中,测头的回退方向是怎么定义的?回退的距离又是怎么定义的(在软件中默认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2.54[/font][font=宋体])[/font] [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在采点开始后,测量软件将在沿着测针接触工件的方向上对测球进行半径补偿,但被补偿点并非真正的接触点,而是测头沿着测针接触工件方向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这样就造成了补偿误差,产生误差的大小与测球半径及该工件被测面与笛卡尔坐标轴的夹角有关,在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点元素时,测量软件在自动补偿测球半径过程中会出现测球半径补偿误差,通过运用参考坐标系找正工件或用[/font][font=Times New Roman]CNC[/font][font=宋体]模式进行测量。使测头沿着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移动采集点的坐标可以尽量减小测球半径补偿误差,正确进行测球半径补偿,提高测量精度。[/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那么在有数模的情况下,利用车身的钣金件数模来检测车身焊接夹具定位面的时候,将仅点模式和在[/size][/font][size=10.5pt]CAD[/size][font=宋体][size=10.5pt]上查找理论值都打开,测头是[/size][/font][size=10.5pt]6mm[/size][font=宋体][size=10.5pt]的,当夹具的定位面与理论的面(也就是查找理论值的面)相差一个测头半径的时候(也就是[/size][/font][size=10.5pt]3mm[/size][font=宋体][size=10.5pt]),测球的半径补偿方向就向相反的方向补偿一个测球半径值,很明显,这个是不正确的,经初步分析,在[/size][/font][size=10.5pt]F5[/size][font=宋体][size=10.5pt]的设置里面有这样的两个设置“标称值查找公差,[/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默认设置是[/size][/font][size=10.5pt]6[/size][font=宋体][size=10.5pt],任何顺序执行的公差,默认的数值是[/size][/font][size=10.5pt]6[/size][font=宋体][size=10.5pt],”因为测球在采点的瞬间纪录的是球心的数值,采点后测球将补偿一个测球半径后作为测量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去自动查找对应位置的标称值,当实际的位置和理论的位置超过测球半径的时候,就出现数据补偿紊乱现象,那么遇见这种情况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呢?修改标称值查找公差或者任何顺序执行的公差可以解决吗?(在这里不讨论用针尖测头测量)[/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3.手动测量点和自动矢量点在实际的应用中,对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吗?有什么影响,用两种方法测量同一个元素应该是一致的才对.[/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以上的叙述仅对关节臂测量机有效.[/size][/font]
2009-06-25 23:10
回复
取消
提交
求救各位前辈的帮助。
2009-06-28 22:01
回复
取消
提交
期待高手解答
2009-06-29 12:41
回复
取消
提交
期待高手的回答哦
2009-06-30 21:04
回复
取消
提交
希望这方面的专家为我解答一下,谢谢
2009-07-25 23:41
回复
取消
提交
[font=楷体_GB2312][size=3][color=blue]这些问题比较复杂,我试着答复一下,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讨论,有助于加深对测量机的理解。[/color][/size][/font] [list=1][*][font=楷体_GB2312][size=3][color=blue]PCDMIS软件的测头半径补偿,不是按照测头回退方向进行补偿。而是根据测量元素的特征进行整体补偿。即先拟合元素,再根据元素的矢量方向和特征点的位置进行测头半径补偿。只是点元素的半径补偿比较麻烦,在有数模或编程有理论矢量时,按照理论矢量的方向进行测头半径的补偿。如果没有理论矢量,点的半径是按照与回退矢量最为接近的坐标轴方向补偿的。关节臂测量机的点的方向可能与工作平面有关。[/color][/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3][color=#0000ff]正是为减少测点补偿方向的误差,软件才在测量元素时采用整体补偿的方式(面、线、圆、圆柱、圆锥都是),点元素采用理论补偿方向等方法。即使采用以坐标轴方向补偿也是考虑大多数测点是在坐标平面上测量点。在曲面上测点可采用“曲面点”的方法。只要点的矢量正确,不会出现测球大误差大的情况。[/color][/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3][color=#0000ff]关于使用数模取点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在数模上取点获得理论点坐标和理论法向矢量后,再自动测点并按理论矢量进行测头半径补偿。如果手动测量实测点再查找理论值,软件会按照某种算法先在数模上查找离测球中心坐标最近的点。这个点与球心点连线刺穿数模,就是测球与零件的接触点,再利用这个点的矢量进行半径补偿(这是我们讨论中推测的)。[/color][/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3][color=#0000ff]使用理论点的矢量自动测量和用手动方法测量后再查找理论值,应该说还是有差别的。前者与测量机的到位和坐标系拟合的误差有关,后者除与坐标系误差有关外还与软件算法有关系。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color][/size][/font][/list]
2009-08-07 19:19
回复
取消
提交
完全同意楼上的说法,手动测量方法和自动测量,对点而言,是不可能一致的。 说句不好听的,手动测量理论点的算法只是个用来解决手动测量时候的近似算法,这个算法科不科学,这个算法有没有优化的版本,鬼才知道。 这个算法会带来一个问题,即某些时候软件会找错理论点,比如当测量一个面的点时,由于算法采用的是找离测头中心最近的点,但是完全可能存在一个比需要找的那个点更近的,这样的话,毫无疑问软件会找错,当然这个解决办法是有的,很多软件都有类似的强制选择数模部分区域的功能。 不知道楼主明白了,先有理论值再去找实测值是最精确的方法,而反过来就不好说了,世界上有很多不好说的事,包括这个行业
2009-08-07 21:45
回复
取消
提交
还不是很清楚啊
2009-08-07 22:52
回复
取消
提交
我的CMM和你们可能不是同个牌子,但我想原理应该一样。以下是个人一点见解: 1.首先 CMM的坐标体系是三维,也就是说只要三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方向),就可以决定任何方向,我用的三次元是三个方向上的向量定义是i,j,k。i代表X正方向,j代表Y方向正方向,k代表Z方向的正方向。现在i,j,k是三个方向上分向量,而探针回退方向就是这三个值的和向量值为1(意思就是带方向的向量1,该和向量只能确定方向,不能确定大小)。而回退的距离是可以在探针属性里面设置的,我记得好像是一共5个值设置:接近距离、回弹距离、搜索距离、深度、逃离距离(逃离距离有个逃离参考面设置),这五个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只有自己慢慢摸索才能了解其功能及应用。 2.关于补偿问题,我的CMM是开始要用25mm高精度的校正球校正所有定义的探针,如果步骤一样(和校正球大小无关),以下可以供你参考:在校正的时候探针是红宝石下半部去碰校正球(当然这里有点误差,除了红宝石的最下方一点和红宝石边缘四点,其它地方机器默认都是理想绝对球,但实际不是,这就有点误差存在在你的测量数据里面) 在你测量数据时个人认为最好拿红宝石下半部去碰实体。 在你校正的时候,红宝石的各个方位的补偿值已经固定,可以用类似分向量法求出具体角度反弹XYZ补偿值。 另测量时反弹方向理论是要垂直于你所测点所在的面或理想面。 因为补偿值是按反弹方向上的的反向延长线和红宝石交点补偿,不是按你所接触实物时的红宝石接触点。 3.手动,自动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问,这东西不可说的太绝对。在手动后根据手动值再自动,然后再根据自动值修改特征参数再自动更准确。但个人感觉没什么必要,因为就算军工企业也没必要达到这样的精度。 CMM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方向I,J,K的理解及探针参数的设定,以及程序运行时程序及自动模式的区别,其它就是懂得看图纸就可以了。 已经很多年没用过这东西了,现在闲的无聊才来打发时间的。 看了这个论坛这么久,这个CMM还带高级语言编程的?我下面工模部有个这个牌子的CMM,还要人手动拿着测头去碰被测件,不太方便。 如果用软件就着模型离线编程,那对编程人员要求有点高,也不太准确,毕竟你做出来的东西和模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就模型编程的参数都是标准理想值。就说程序自动采集圆来说,就是依据程序给定的圆心坐标及相关半径或直径来采集的,圆心坐标在根据模型编程时是理想值,而实际并非那个值。 如方便,不知哪位同仁有相关的这个软件安装包下载,下个下来玩玩,打发时间。
2009-08-08 00:48
回复
取消
提交
学习了 感谢sun老师的指点
2009-08-09 15:10
回复
取消
提交
在线咨询
关注我们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电话咨询
400-6580-400

热线电话(工作时间8:30-17:30)

关注我们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