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PC-DMIS[/font][font=宋体]的软件中,软件将自动沿着测头接触点的回退方向加上一个测球半径值作为测量值,那么,在关节臂测量机中,测头的回退方向是怎么定义的?回退的距离又是怎么定义的(在软件中默认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2.54[/font][font=宋体])[/font]
[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在采点开始后,测量软件将在沿着测针接触工件的方向上对测球进行半径补偿,但被补偿点并非真正的接触点,而是测头沿着测针接触工件方向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这样就造成了补偿误差,产生误差的大小与测球半径及该工件被测面与笛卡尔坐标轴的夹角有关,在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点元素时,测量软件在自动补偿测球半径过程中会出现测球半径补偿误差,通过运用参考坐标系找正工件或用[/font][font=Times New Roman]CNC[/font][font=宋体]模式进行测量。使测头沿着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移动采集点的坐标可以尽量减小测球半径补偿误差,正确进行测球半径补偿,提高测量精度。[/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那么在有数模的情况下,利用车身的钣金件数模来检测车身焊接夹具定位面的时候,将仅点模式和在[/size][/font][size=10.5pt]CAD[/size][font=宋体][size=10.5pt]上查找理论值都打开,测头是[/size][/font][size=10.5pt]6mm[/size][font=宋体][size=10.5pt]的,当夹具的定位面与理论的面(也就是查找理论值的面)相差一个测头半径的时候(也就是[/size][/font][size=10.5pt]3mm[/size][font=宋体][size=10.5pt]),测球的半径补偿方向就向相反的方向补偿一个测球半径值,很明显,这个是不正确的,经初步分析,在[/size][/font][size=10.5pt]F5[/size][font=宋体][size=10.5pt]的设置里面有这样的两个设置“标称值查找公差,[/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默认设置是[/size][/font][size=10.5pt]6[/size][font=宋体][size=10.5pt],任何顺序执行的公差,默认的数值是[/size][/font][size=10.5pt]6[/size][font=宋体][size=10.5pt],”因为测球在采点的瞬间纪录的是球心的数值,采点后测球将补偿一个测球半径后作为测量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去自动查找对应位置的标称值,当实际的位置和理论的位置超过测球半径的时候,就出现数据补偿紊乱现象,那么遇见这种情况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呢?修改标称值查找公差或者任何顺序执行的公差可以解决吗?(在这里不讨论用针尖测头测量)[/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3.手动测量点和自动矢量点在实际的应用中,对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吗?有什么影响,用两种方法测量同一个元素应该是一致的才对.[/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以上的叙述仅对关节臂测量机有效.[/size][/font]